5月1日起,新版《住宅项目规范》正式推行,为新建住宅划定了明确的品质底线。新规需要层高高于3米、4层以上需要安装电梯、每套住宅需满足日照标准等硬性指标。这类变化不只将重塑新房市场格局,也将对存量住宅市场产生深远影响。面对新规带来的挑战与机会,房产市场各方都需要积极应付。
对于新建住宅市场,新规将带来明显的结构性变化。数据显示,成都率先试点“好房屋”标准的项目销售去化率比普通项目高出20%,说明品质升级正成为市场新趋势。但本钱上升也不可防止,专家预计部分城市新房均价可能上涨5%-8%。值得注意的是,保障房价格涨幅控制在约50元/平米,体现了政策对住房保障的倾斜。开发商需要调整产品营销策略,建议根据“基础型-适老型-高档型”的分级体系来满足不同需要。
新规的推行标志着国内住宅建设正式进入品质升级年代。从技术标准来看,层高从传统的2.8米提高到3米,将显著改变室内空间感;强制安装电梯的规定让多层住宅告别“爬楼年代”;日照标准的严格实行则保障了基本居住健康。多地已颁布配套政策,如北京优化公摊计算方法,上海推行精装房尺寸标准化测量,广州试点“好房屋”建设标准。这类手段一同构成了提高住宅品质的政策体系。
从长远看,新规推行将推进住房市场从“有没”向“怎么样”转变。对购房者而言,这意味着能买到更舒适的房屋,但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本钱上升。对开发商来讲,需要转变开发理念,从追求规模转向重视品质。对政府而言,需要在提高标准与保障 affordability 之间获得平衡。只有各方一同努力,才能达成住宅品质的整体提高,让更多人住上好房屋。
新规的推行将拉大新旧住宅的品质差距,给老旧小区带来明显重压。二手房市场可能出现挂牌周期延长、价格承压的状况。对此,专家建议通过三个渠道解决:第一,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节奏,重点加装电梯、改变采光等;第二,进步专业化出租运营,将老旧住宅转化为出租住房;最后,打造差异化的价格体系,通过合理定价促进新旧住宅市场协调进步。